喜临门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4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2年
- 展厅面积:3000平米
- 地 区:广东-佛山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雕塑 | 材质 | 瓷雕 | 题材 | 其它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者介绍
潘柏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3年7月生于南国陶都石湾,1985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是佛山市首位获此荣誉的传承人。现任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柏林艺术馆馆长、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佛山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
作为中国陶艺大师,潘柏林孜孜不倦,广采博收,艺师百家,自成一格,在陶塑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有上百件作品陆续在国内外各大报刊杂志、各类艺术展会亮相和收藏。其中包括,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英国珍宝博物馆、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等国内外各大机构。
潘柏林孩童时就受陶塑艺术熏陶,天资聪颖的他1979年在完全没有任何陶塑基础的前提下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时迁偷鸡”,陶艺天赋初露锋芒。从艺数载,他广采博收、自成一格,而始终不变的是他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乐天、朴实的地道佛山人,世世代代奋斗和扎根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题材广泛、手法独特、新颖多变、寓意深远、风趣幽默,是潘柏林作品引人入胜的特点。他大胆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开辟出了一条以传统民俗和日常生活为主要灵感来源的现代陶塑新路线。作品以井市风情为特色,以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普通生活,走出一条以民间风情为题材的新路向,打破了石湾一惯以仙、家、道、佛、为主的创作格调,放下了“高处不胜寒”的金装神佛,把老百姓的寻常故事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成为近年来石湾陶艺的新派代表。潘柏林认为,陶艺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具有无限的思想性和生命力,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当代的艺术,它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陶艺家应该不断地承前启后,不断扩充作品的文化内涵,不断的提升文化理念,使作品形象变得更具审美的魅力,变得承载更多元化的思想,日益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
他的作品深深影响着石湾新一代的创作路线,成为新一代参考、借鉴的资料,大大地拓宽了石湾新一代陶艺人的创作视野,为石湾陶艺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回娘家》、《喜临门》、《恩爱夫妻》、《童趣》,潘柏林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内涵幽默,人物塑造注重面部表情,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收到生动传神的效果,如《托珠佛》、《笑傲江湖》等。种釉有着强烈色彩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在塑造工艺上,潘柏林大胆尝试用真布泥代替手工塑服饰的新工艺,衣纹真切,真实感强。潘柏林的作品釉色丰富多彩,形态各异。他的作品多次在美国、英国、香港及国内各地展览。其作品《金猴贺岁》被佛山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雄鸡鸣春》创作录像被选送到日本做文化交流。2008年,作品《禅》代表石湾陶瓷初次登上国际知名的嘉德拍卖行。广东卫视台、香港电视台、佛山电台曾为他作名人专访。潘柏林的作品先后在美国《星岛曰报》、《侨报》、《世界曰报》、香港《文汇报》、《明报》、《东方曰报》、《澳门曰报》以及《南方曰报》、《广州曰报》、《羊城晚报》、《佛山曰报》等多家报纸发表。岭南画派杨善深大师对潘柏林先生予以“海近云常湿,庆高月霞明”的赞赏。著明雕塑家潘鹤先生赞誉其在陶艺界中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